- 在线时间
- 5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3-2-3
- 注册时间
- 2009-7-11
- 听众数
- 5
- 收听数
- 0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1350 点
- 威望
- 1 点
- 阅读权限
- 40
- 积分
- 516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3
- 帖子
- 183
- 主题
- 31
- 精华
- 0
- 分享
- 0
- 好友
- 24
升级   72%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3-2-3 11:12 |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下面这张照片的英文标题是 “A picture of the mad scientist at work“(一位的狂热科学家的工作照,也有人曾把mad翻译为疯狂)。灯光下,图灵奖得主 Leonad .Adman(伦纳德·阿德曼)正在南加利福尼亚亚大学的DNA计算实验室中充满**地工作。 ![]()
9 a/ u5 k; w* k9 P' U' u0 H, v( A. v
他是一位广谱多产的科学家,在他的下列成果中,普通人若幸有其一,就足以成名:
5 d+ u* B/ N# i$ u- D a) 第三十七位图灵奖获得者(2002年,RSA )(详见本系列之三);
1 F# v) N: n7 G; T b) 计算机病毒的教父(1983),他的学生 Fred Cohen,于1983年展示了一个能自我复制且能传染的程序。Adleman在讨论班上,联想起科幻小说,灵感突发,给程序命名为计算机病毒。稍后他们发表了深刻的论文。(详见本系列之四)。3 J# s! }- @0 F, k
c) 客串艾滋病免疫数学建模,提出了一个反常规的方法(详见本系列之五);$ w* q' [/ E/ [) S2 i
d) DNA计算的发明人。1994年在Science 上发表了开辟这一领域的论文(详见本系列之六)。) t8 r- n1 Z! j
e) 在数论方面,提出了判别部分素数的方法;他自认为这一工作胜过在RSA中的贡献,准备刻在墓志铭上。
1 N, I" G6 A0 Z f) 是电脑黑客的影片的科学顾问,如Sneakers(《大盗》或《通天大盗》)等。
+ U) K4 M: q3 |/ |1 Y5 z…….
, D* E0 i" Q+ D4 l) B 人们曾经认为,产生像牛顿,罗蒙罗索夫那样的广谱多产高质的科学家的时代绝对地一去不复返了,读了这个系列博文,也许会考虑去掉“绝对”二字。, f3 a* J- `; t1 p
# i' v+ y! T1 o/ @5 Y 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科学家,如今接近65岁,还孜孜不倦的思考,如他自己所说,多年来,坚持第一线科研,有时一天工作16小时,连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在著名的DBLP文献库上可以看到,从2002年到2009年他在判定性问题,Infinite Ribbon问题,组合优化方面还有著名第一的文章发表。
$ x% r1 w8 p6 T5 m$ \ j
) g E' R/ Y7 }+ d8 U& U 他是我认识的科学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曾在美国洛杉矶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SC)计算机系学习,那几年,该系在全美计算机专业的排名区间是 [8,12],相当不错。该系奠基者是形式语言和数据库理论先驱Seymour Ginsburg,他的研究团队中有三位外来学者:田中克己(Katrumi Tanaka,现日本著名数据库专家之一),现在颇有名气的Rich Hull和笔者。
( \5 {7 j7 |# ~8 R/ }) I 5 @, E1 E( F9 Y/ t. T. A- E
S.Ginsburg Leonad Adleman K.Tanaka CJ.Tang Rich Hull
/ U, u( v8 r) s. G3 k# X 我与田中的工作室与L.Adleman的办公室相邻,用数据挖掘的行话,我们是Adleman的两个最近邻(2-NN)。在走廊上、在讨论班上,在Ginsburg的办公室里,与他时有交流。! L' ~4 p# k1 N9 B) |* Q% F
在那如歌如诗如赛场的岁月中,田中和Hull非常勤奋,笔者的上千个日日夜夜最后也凝聚成了在Th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上的三篇论文。
! t: k% w( R/ S6 m( s. k& P( J; C0 X& E 当时的L.Adleman已是RSA发明人之一,继Ginsburg之后,他也成为讲座教授。我们像仰参菩提树一样向他请教。他是高人,指点之后或许会淡忘,但受教者会铭记终生;也许,他还记得给我们论文支招,还能记得对我的论文思路的“Wild and beautiful”考语。 + Z5 l0 U4 ]( a* |9 `0 w0 y% {$ ^* y
忆海钩沉却为何?笔者把过去的几个PPT改写成此系列博文,虽然是改写,也忙了一个周末;有下列目的: ) g8 r, Y7 B5 U3 v! B6 q
a) 介绍一位多才多艺、广谱多产且高质的科学家;
' o# ?" i) W. W& _6 g b) 从另一个侧面来响应钱学森之问。在培养杰出人才方面,且不说“为什么不能”,而说“怎样能”,看看杰出人才是怎样炼成的;' K! F$ Z2 Z* |
c) 纪念Leonad Adleman的,在月末的65周岁生日(12月31日);
$ y9 w8 I1 c4 ^ d) 也许是老之将至,最近常忆起S.Ginsburg,他给我们讲过一些Leonad Adleman的轶事,写出来,方不负师生一场的缘分;5 S( L* u( v) L I6 P$ b3 }
e) 回答 在博文“美学生思维差异、RSA蓝军以及盗梦算法争议与实验” 中关于的RSA蓝军的一个问题。
& s' Y3 P2 t& H) F4 v9 x2 B2 n 本系列博文中有故事、有议论,也有科普;力求通俗以使博友能了解思路。拟按内容分成下列几篇:
H: w9 X1 g* ^! H0 ~* f6 r |, h4 z 1一位狂热科学家的工作照 (介绍他的多学科成果)
! Y# ^# N& N: U* C4 M后续博文或利用晚上时间整理,稍后发出。) {+ w5 F- {5 D% A
2 侧应钱学森之问 (求学研究经历,从侧面响应钱学森之问)3 h; U' H$ z- r
3 他凭什么得到图灵奖? (在RSA中的贡献,+RSA科普)6 D6 w" \, B+ ~' J1 \- J4 f P
4 一不小心,成了计算机病毒的教父 (科普)
0 g# |0 T# F( e. i2 p+ {, b* r 5 奇思妙想,客串艾滋病免疫研究 (科普)
4 h" _- d( [+ W( L. j# { 6 沧海横流,谁开辟了DNA计算? (DNA计算简介,科普)5 k! l7 |) F- B8 W2 E
附录给出了一篇笔者写于2002年的关于L.Adleman的短文,一直在个人主页上。" q4 u. I$ \; n; S) _
附录 : 一段旧文,作本文的结尾,兼后文的引子& m5 \. y% R$ F6 w/ |/ `8 J2 i/ a
如今Google一把,已被多处转载,例如百度快照、互动百科、科技中国和阿新空间,等,鲜见标注出处,但还好,都没有随意修改,现在把原文的第一部分照搬,做这一个系列博文的引子。8 _- ~' K8 }* w: q
p2 `6 N! \$ \' r8 ^; E4 z" X
多才多艺的大师 Leonard Adleman
8 c+ U( o* U4 T) A+ k+ O Leonard Adleman 年轻时想当化学家、医生,研究过物理,后来作了银行程序员,在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再后到MIT Rivest 和 Shamir麾下扮演兰军,作密码破译高手,“碰巧"成为RSA 公钥密码体制的发明人之一。他是计算机病毒的"教父"(他的博士生Cohen是计算机病毒的发明人),DNA计算的创始人,爱滋病免疫学大师级专家,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爱滋病研究等,每一个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都是大师级成果。 ! Z( n* ?; i9 ^# g9 o
Leonard M. Adleman 1983-1985年,我在南加大(USC)计算机系作访问学者。我的导师 Seymour.Ginsburg和他并列为Salvatory讲座教授(一种荣誉或位置,退休前恒有(不须申请的)大额科研基金),他们都是犹太人,S.Ginsburg当时已经是世界级前辈大师,是USC计算机系的创始人,Adleman 是后起之秀。Adleman与我同龄,思维非常敏捷。在USC期间有幸常常和他们俩讨论问题。记得Adleman有了灵感总要到Ginsburg办公室黑板上演算,与前辈分享快乐。我在USC的第三篇论文在黑板上演算时,他一边听,一边提出建议和问题。我最深的感受是他们的成果来之不易,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时间堆出来的,他们都每周工作70小时以上,当时,在USC的另一位犹太人计算机科学家Horowitz对我解释这一现象时说,在美国科学界的犹太人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have to work hard(不得不努力)。由于他们狂热的工作风格和常人难以达到的多学科成果,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mad scientists- K/ I) `! l! O$ a- M8 f% v
4 t* |* K# W4 K# w: l" B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