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c猜想 % [2 s7 i. }, F
abc猜想最先由Joseph Oesterlé及David Masser在1985年提出。它说明对于任何e>0,存在常数Ce>0,并对于任何三个满足a + b = c及a,b互质的正整数a,b,c,有: & P b/ q) U* |. A9 w, r- b* }- ~
c < Ce rad(abc)1+e - V0 e u5 A. |- G: @; @+ E& {
1 J: y; {9 l& N/ D( n% V在此rad(n)表示n的质因子的积。 1 R3 C+ x0 B+ j6 L* L$ O+ C6 V; Q
4 `5 l1 i a2 Y- F
截止2005年,此猜想仍未证明。1996年,爱伦·贝克提出一个较为精确的猜想,将rad(abc)用e-wrad(n)取代,在此ω是a,b,c的不同质因子的数目。 6 x0 M# F4 M" m N$ v f0 C L/ F
: u% h: z4 I& _2 {! M& v. V
克拉梅尔猜想
9 n) Z V7 I9 H9 r1 K这猜想是说: * Q8 h E! e$ }
这里pn代表第n个素数。这猜想到现在仍未证出。 & h( n: J; I! e
克拉梅尔也提出另一个关于素数的猜想,指出 8 z/ |# I# F$ x! }7 \
 ) U) S& |/ M: g8 w ]
他用至今仍未证出的黎曼猜想来证明上式。
9 q2 r3 X$ p/ T; u
& h) t9 \! J0 c, r: a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 4 H/ W; a* Y: l; t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是数论乃至整个数学领域中最古老的未解之谜。
! n. J; U& f* X7 O% o, z% D# D7 ]* P3 R r( e
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 }8 B3 U# c$ ?, e
" c8 d* W0 G7 E, K0 c% ]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A)
5 ]$ A- T9 o3 ~2 N3 H: x8 a5 q$ H) t任何一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素数之和。(B)
$ u4 |% z( T i. ?+ R其中,猜想A被称为关于偶数的歌德巴赫猜想,猜想B被称为奇数的歌德巴赫猜想。通过初等的代数变换,可以知道A是B的充分条件,即若A正确即可推出B正确。 % ]4 \) N+ d0 _/ r( |# G4 R* h6 j. N
1 d" j! i9 k1 T8 S关于该猜想最初的突破来自俄国的维诺格啦多夫,他用圆法和指数和估计无条件地证明了猜想B是正确的。他证明了每一个充分大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素数的和。这里,充分大的下限可表示为大约10的400次方。于是关于猜想B的证明便归结为验证小于该数的每一个奇数。 , f9 b9 q1 t! C( f4 k9 F" o: f
2 {3 j% @/ D2 {, Y/ {
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 + 2”,也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 r( T8 P/ c, ]( _/ K
1 D: e7 w" x: Q1 @1 T
中国数学家敢峰曾发表论文证实了“1+1”命题,但这个证明仍然未得到确认。 7 _! W- q6 w2 h- u; O
孪生素数猜想
! ?/ k7 b8 p t, Z+ I5 q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素数猜想,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相差2的一对素数)。 , Y' I7 }4 F# e1 s; ]$ ]
, R: p" e$ n4 r# k8 r% _1 _新梅森猜想 ! |* t I( ~" D' [3 f
在数论上,新梅森猜想是有关质数的猜想,它说明:对于任何奇自然数p,若以下其中两句敍述成立,剩下的一句就会成立:
% a3 k& l$ b% a$ u6 N) r7 R4 \# \; h X- G6 ~) K
或  : `6 m5 [) G* G9 A* }, B. Y
2p - 1是质数(梅森质数)
$ S) \ X9 ]; X0 k) E4 n k0 b4 E(2p + 1) / 3是质数(瓦格斯塔夫质数)
& ?, f8 p: a& Q H/ f4 U5 Q/ V/ ~2 W( j) g* G8 d" Q& Z
5 B. `& S' {+ f6 v9 K; U: z1 U考拉兹猜想
, m/ |$ Y9 {* u, k& R考拉兹猜想,又称为3n+1猜想、角谷猜想、哈塞猜想、乌拉姆猜想或叙拉古猜想,是指对于每一个正整数,如果它是奇数,则对它乘3再加1,如果它是偶数,则对它除以2,如此循环,最终都能够得到1。 & r% @! s9 M4 G ~+ H7 c G
. Z1 a5 n3 V# u9 h+ P, m( ?
t4 Y& l2 ^/ _; D& C4 x& ~例如取一个数字 n = 6,根据上述数式,得出 6→3→10→5→16→8→4→2→1 。考拉兹猜想称,任何正整数,经过上述计算步骤后,最终都会得到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