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69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5-7-12
- 注册时间
- 2013-9-21
- 听众数
- 17
- 收听数
- 0
- 能力
- 30 分
- 体力
- 1515 点
- 威望
- 1 点
- 阅读权限
- 60
- 积分
- 1233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1
- 帖子
- 308
- 主题
- 40
- 精华
- 1
- 分享
- 0
- 好友
- 47
升级   23.3%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5-4-4 20:23 |
---|
签到天数: 12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这是我做创新基金找到的一份资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早期的金融范围很窄、参与交易的人数很少、交易金额小,即使一个地方的金融交易出现问题,也伤害不了全社会,引发不了社会危机,所以,那时候没有主管金融的政府机构,清朝政府不用做宏观经济调控。
以欧洲跟亚洲的往来为例,按历史学家的估算,整个16 世纪的一百年间,即从1501 年一直到1600 年,从欧洲各地发往亚洲的商船总数为770 次,即,平均每年从欧洲到亚洲的商船数量是7.7 次。从1601 年到1700 年的那一百年里,欧洲跟亚洲的商业往来增加了很多,但一百年里也只有3161 次商船发往亚洲,平均一年有31.61 次商船发往亚洲。大家可以想象,欧亚之间的商船班次这么少,跨国贸易能有多少?不可能太多,金融往来会更少!今天从上海发往欧洲的船数一天就不止这个数。整个18 世纪的一百年间,从欧洲到亚洲来的商船数是6661 次,平均每年66 次。
1970 年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股票大概平均每五年换手一次,平均持有五年后才卖掉;到了1980年代末期,大概是每两年换手一次;到了最近几年,平均不到四个月就换手一次。1980 年代末纽约证交所一天如果有两亿股成交,就算交易量非常大的一天了,会成为新闻。而今天,纽约证交所的日交易量很容易就超过30 亿股!
金融交易本来就是基于信任的跨期价值交换,充满信息不对称,单纯的手机界面、互联网界面虽然能带来便利,但却不利于增强信任。
正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客户数可以超越工行、农行等,互联网金融今后面对的监管,可能比对传统银行更严。也许因为互联网金融是新鲜事,今天的监管还很少,所以发展的机会还有一些。但只要遇到几次问题、几次风险事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监管强化之后,利润空间会受到挤压。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今天互联网金融热炒,但长久看,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会挤掉这个泡沫。
今天互联网提供的交易平台跟英美咖啡馆、晚清中国茶馆提供的平台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买方和卖方汇集在一起,直接询价、交易,这没什么新的。只是在受众数量上差异很大,互联网的受众范围和信息传输速度是原来的咖啡馆、茶馆所无法比的。
详细内容见:
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pdf
(163.73 KB, 下载次数: 5)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