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25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9-2-18
- 注册时间
- 2014-4-7
- 听众数
- 8
- 收听数
- 0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198 点
- 威望
- 0 点
- 阅读权限
- 60
- 积分
- 106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91
- 主题
- 30
- 精华
- 0
- 分享
- 0
- 好友
- 6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4-12-7 07:58 |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宣传员
 群组: 2014年网络挑战赛交流 群组: 国赛讨论 群组: 2014美赛讨论 群组: 第三届数模基础实训 |
初等模型介绍
& R5 g1 r! ?" z# e0 r- X" f% l, r r6 g& b
这一章顾名思义,是一些用“初等”数学知识建立、求解的模型,虽然数学知识比较易懂,但是其中的巧妙思想确实十分重要的。0 R: O; M6 G0 u' i# ]5 p) R5 d! T
如何把问题做恰当的简化,到简单的数学工具能够表示、求解的程度,本章做出了很好的例子,同时分析也很精彩。
5 m( A# @: \1 I: k 2.1节公平席位分配,通过定义不公平程度等衡量标准,确立目标,提出Q值法。有意思的是,在考虑是否存在一个理论上公平的分配方法时,根据所提出的4个(毋庸置疑的)公理,得出的结论却是:不存在满足上述公理的分配方法。这种类似情况在本书中后面的例子也出现过。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有些问题和工作,比如公平席位的分配,日常中是一定要做的,就算不能达到绝对公平也要分配,但一旦证明不存在理论上公平的分配方法时,我们还有分配的意义吗?答案不一;在这个例子中,固然是有意义的,我们自然转而寻求一个相对公平的分配方法,抑或,就是回溯查看提出的“公理”是不是那么的“公理”,看能否通过删改公理来取得更公平方案。! ?3 B ]3 s$ A; i5 Y' g5 P
录像机计数器、双层玻璃功效、刹车距离等模型,均是用日常现象、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巧妙简化进行的建模分析,这里每个例子中的分析,求解后的解释很重要——它们是整个模型的关键,阐述现象。. p3 `, j: @& [. I# k1 k, u" u2 D" Z
2.7 实物交换——是后面经济学模型的雏形,无差别曲线的图形方法,确定这种曲线实际中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核军备竞赛一节,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基本全是用曲线进行分析的——这里给我们一个思想,得出表达式后,许多时候我们只关注曲线的形状、趋势,因此作图分析是很好的方法,图中可以给我们很多信息(交点,截距,极限值……),而这些信息都一一对应着它们的实际意义;有些即使没有明显的含义,但也很可能为接下来的铺垫、预测作下铺垫。# y( f4 z4 ?! k( q/ h
2.10 量纲分析与无量纲化——是另一种重要的求解方法,大致来说思想就是:仅知道变量之间的制约关系(正/负相关),系数、阶数均未知,即只能得出表达式的“形式”,要我们通过“量纲齐次性”(等式两端必须保持量纲的一致)来确定具体的表达式。这是与按理论推导建模并列的另一种方法,这一节用单摆、抛射等物理问题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方法的强大。 关键:恰当地选择特征尺度,不仅可以减少独立参数的个数,还帮助我们决定舍弃哪些次要因素。物理知识和经验是关键。5 % ?- O( R8 n/ j8 H! P! n7 W
- z/ V1 {4 k; }1 U7 }* }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