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7 t& w! v2 c% h1 z4 q* ]( K7 v" d+ E6 \( N
§3 非线性规划 4 Z& }# e+ h% U6 ]/ R( u. S7 N6 J ) V3 J, g2 W) m* z如果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包含非线性函数,就称这种规划问题为非线性规划问题。一般说来,解非线性规划要比解线性规划问题困难得多。而且,也不象线性规划有7 y! e: S3 x7 [' D
单纯形法这一通用方法,非线性规划目前还没有适于各种问题的一般算法,各个方法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 : e8 @, |& y- F" [. D) k 3 R4 a/ H7 V0 i6 A3.1 线性规划与非线性规划的区别 8 I7 |8 c" P' Q如果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存在,其最优解只能在其可行域的边界上达到(特别是可行域的顶点上达到);而非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如果最优解存在)则可能在其可行域的任 4 x: ]* T4 b- V5 D" e# |意一点达到。 # q& v S) r0 T F: b3.2 非线性规划的 Matlab 解法( [; w9 r' R, N- K9 t
Matlab 中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写成以下形式, z6 x/ K" Y& l4 w- F; F1 |6 j
1 q, z% F% |% b* X" _9 X
其中f(x)是标量函数, Beq,Aeq,B,A 是相应维数的矩阵和向量, Ceq(x),C(x) 是非线性向量函数。' _4 @ _) Q) G9 h/ K
Matlab 中的命令是- Z0 Q& [) S& |% b% O, P3 P/ P7 N
X=FMINCON(FUN,X0,A,B,Aeq,Beq,LB,UB,NONLCON,OPTIONS) 9 D1 N4 h w) `* Y5 M: R它的返回值是向量 x ,其中 FUN 是用 M 文件定义的函数f(x);X0 是 x 的初始值;A,B,Aeq,Beq 定义了线性约束 Beq= X *Aeq , A*x≤ B,如果没有线性约束,则A=[],B=[],Aeq=[],Beq=[];LB 和 UB 是变量 x 的下界和上界,如果上界和下界没有约束,则 LB=[],UB=[],如果 x 无下界,则 LB 的各分量都为-inf,如果 x 无上界,则 UB的各分量都为 inf;NONLCON 是用 M 文件定义的非线性向量函数Ceq(x),C(x) ;OPTIONS定义了优化参数,可以使用 Matlab 缺省的参数设置。 f; [( F1 ^8 T/ B/ i+ n1 |# c1 ~/ S4 L# e+ _
3.3 相应问题5 Z8 \5 X6 c' z7 X
" Y {9 L. g# D+ l2 _) G无约束问题(一维搜索方法、二次插值法、无约束极值问题的解法)、约束极值问题(二次规划、罚函数法)、飞行管理问题0 D, n2 r6 h, Q$ Y% ^
( [# C8 |/ K: `: l* V4 J+ F) |/ N- Y/ @3 J
2 F9 k1 T( p( I: }: r6 T/ N§4 动态规划(搞ACM的较熟); m5 @( H0 B. r$ b8 y W0 X; l
# C% ^. C2 y( B. ?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求解决策过程(decisionprocess)最优化的数学方法。例如最短路线、库存管理、资源分配、设备更新、排序、装载等问题,用动态规划方法比用其它方法求解更为方便。 2 ^: x( ] \! I4 D8 n- |! O/ `$ C* Y& }# l5 A9 A" s1 l0 o
虽然动态规划主要用于求解以时间划分阶段的动态过程的优化问题,但是一些与时间无关的静态规划(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只要人为地引进时间因素,把它视为多阶段决策过程,也可以用动态规划方法方便地求解。应指出,动态规划是求解某类问题的一种方法,是考察问题的一种途径,而不是一种特殊算法(如线性规划是一种算法)。因而,它不象线性规划那样有一个标准的数学表达式和明确定义的一组规则,而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处理。因此,在学习时,除了要对基本概念和方法正确理解外,应以丰富的想象力去建立模型,用创造性的技巧去求解。1 s7 o. u7 D/ c2 a% A
2 L7 g A' V; e( z; {
+ B' @" W0 i8 B ' j/ @, y7 R+ m }6 [§5 与网络模型及方法(搞ACM的较熟) - h! g, a/ h& D4 i @! {% u, {
图论中所谓的“图”是指某类具体事物和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我们用点表示这些具体事物,用连接两点的线段(直的或曲的)表示两个事物的特定的联系,就得到了描述这个“图”的几何形象。图论为任何一个包含了一种二元关系的离散系统提供了一个数学模型,借助于图论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可以对该模型求解。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哥尼斯堡有七座桥将普莱格尔河中的两个岛及岛与河岸联结起来,问题是要从这四块陆地中的任何一块开始通过每一座桥正好一次,再回到起点。 S b. h2 b3 F8 d, F& |+ L2 V
, U: I \8 }2 E2 {( w" N; G图与网络是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中的一个经典和重要的分支,所研究的问题涉及经济管理、工业工程、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通讯与网络技术等诸多领域。主要包括最短路问题、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流问题和匹配问题等。7 Z T9 E* |3 M( m. ^/ V
) a5 L& B+ t2 j Z . V/ f% p9 F+ t6 P' y2 g ; o9 y- E( |, }1 M! e9 \§6 排队论模型(2017年美赛B题,2005年美赛B题主要涉及排队论) . B2 [# G( F4 a" j U- q# e. i! g7 j9 h4 b: i, O* l
排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如顾客到商店购买物品、病人到医院看病常常要排队。此时要求服务的数量超过服务机构(服务台、服务员等)的容量。也就是说,到达的顾客不能立即得到服务,因而出现了排队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在个人日常生活中出现,电话局的占线问题,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的车船堵塞和疏导,故障机器的停机待修,水库的存贮调节等都是有形或无形的排队现象。由于顾客到达和服务时间的随机性。可以说排队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 L' }7 t) y. s) R ?0 Y% M5 i+ T排队论(Queuing Theory)也称 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内容有下列三部分:- f8 M6 L6 `9 e9 X, K0 B
(i)性态问题,即研究各种排队系统的概率规律性,主要是研究队长分布、等待时间分布和忙期分布等,包括了瞬态和稳态两种情形。. o! n8 Q6 @6 C% T; R& C6 m" t3 o
(ii)最优化问题,又分静态最优和动态最优,前者指最优设计。后者指现有排队系统的最优运营。6 q% x6 j; l7 [0 k
(iii)排队系统的统计推断,即判断一个给定的排队系统符合于哪种模型,以便根据排队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j" O- I; J; j5 W+ @! M- [2 O6 e0 Z
9 x$ C4 Y% s5 P' @4 \$ {7 M, D
6.1 排队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0 }" T0 h0 @% S8 E一般的排队过程都由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过程三部分组成,现分述如下:8 i6 l) L$ ]3 N& \0 Q* f; k
6.1.1 输入过程5 P4 s. X" R$ ?: U, e+ ~
输入过程是指顾客到来时间的规律性,可能有下列不同情况:! [% U& z+ x) c# x9 Z
(i)顾客的组成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无限的。 0 O1 R, V) S! ~(ii)顾客到达的方式可能是一个—个的,也可能是成批的。2 y3 I5 {: x- @8 @/ b4 d
(iii)顾客到达可以是相互独立的,即以前的到达情况对以后的到达没有影响;否则是相关的。* ]8 G9 F$ T2 A& p* c2 L) J. [
(iv)输入过程可以是平稳的,即相继到达的间隔时间分布及其数学期望、方差等数字特征都与时间无关,否则是非平稳的。 0 M/ o K9 Q9 I) g7 q' g6.1.2 排队规则 : U. h2 O5 R- ]. q* d; K排队规则指到达排队系统的顾客按怎样的规则排队等待,可分为损失制,等待制和混合制三种。 / R# }1 l; }! b(i)损失制(消失制)。当顾客到达时,所有的服务台均被占用,顾客随即离去。 Q& E, x# g7 k# i; [; r
(ii)等待制。当顾客到达时,所有的服务台均被占用,顾客就排队等待,直到接受完服务才离去。例如出故障的机器排队等待维修就是这种情况。1 }) P. G8 T; H% p' V6 Y
(iii)混合制。介于损失制和等待制之间的是混合制,即既有等待又有损失。有队列长度有限和排队等待时间有限两种情况,在限度以内就排队等待,超过一定限度就离去。/ N a2 O. S, X3 g: F, R. Y
排队方式还分为单列、多列和循环队列。* \: X8 R& W4 y, f
6.1.3 服务过程8 |9 z9 E6 O6 w, f( q5 M
(i)服务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单服务台;多服务台并联(每个服务台同时为不同顾客服务);多服务台串联(多服务台依次为同一顾客服务);混合型。& C' q# k9 b* I) s$ K- }* t
(ii)服务规则。按为顾客服务的次序采用以下几种规则: ^' q# W) J% w①先到先服务,这是通常的情形。9 W! }; y. }- E
②后到先服务,如情报系统中,最后到的情报信息往往最有价值,因而常被优先处理。) \4 |+ f u9 A! |) A+ Z
③随机服务,服务台从等待的顾客中随机地取其一进行服务,而不管到达的先后。5 |2 L+ R2 J; q H. y& p
④优先服务,如医疗系统对病情严重的病人给予优先治疗。& D9 N. _3 t7 l3 J- Z0 Y8 v
! i r0 t6 a) H# C
9 X- B) k, C1 e. v$ U0 b8 H* z1 R. C, K
§7 对策论(搞ACM的较熟) " T0 _' q# z ?3 `9 q' S! m9 N 7 w9 S% X6 C9 n0 e& y. O# X对策论亦称竞赛论或博弈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一般认为,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对策论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由于它所研究的现象与人们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乃至一般的日常生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处理问题的方法又有明显特色。所以日益引起广泛的注意。1 l/ j+ L" _! Y$ x$ ~$ a5 C. x6 P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具有相互之间斗争或竞争性质的行为。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称为 对策行为。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对策论就是研究对策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动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动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L/ S8 Q: L# r) A1 `3 J
" p+ S( ~! [8 n$ a ]: S3 g z
, d3 r9 k L, Y: E( u+ ?6 A- E4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