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9-10-8
- 注册时间
- 2019-9-19
- 听众数
- 1
- 收听数
- 0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20 点
- 威望
- 0 点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9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
- 主题
- 7
- 精华
- 0
- 分享
- 0
- 好友
- 0
升级   4.2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自我介绍
- 我是一名数学爱好者,我的专业是生物科学,我对数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共同成长进步!
 |
8月13日,第八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总决赛在清华大学落下帷幕。持续7个月的比赛共吸引270所中国高校的近千名学生参赛,充分显示了丘成桐的影响力。 , k7 [4 v/ B2 r8 Q) i
; z% \4 f; Q' B5 m* _: {& h0 K0 F; N
作为世界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丘成桐27岁攻克世界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4岁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46岁获得数学界杰出成就奖——克拉福德奖;61岁获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全世界同时获得这3个奖项的只有两个人,丘成桐是其中之一。 " S- e/ P5 X8 o; [
如今,丘成桐不仅是哈佛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教授,还是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他十分关注中国教育改革、中国数学人才培养。近日,广州日报记者在北京对话了这位数学界“大腕”。
- l% G1 H- Y6 g3 K: C7 i& b9 q, T6 o+ L6 w9 J1 n9 a
我国本科教育有极大提高
- k7 ~6 P4 V, H广州日报:你在哈佛任教了30年,他们的教学模式和国内有何不同?
' E, @: Y1 H+ z1 Y丘成桐:美国知名大学接收学生,数学和英文是最重要的两门课。相反,国内对数学却没有这么重视。在国内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哈佛后不及格。后来我发现,一些中国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不大,家长不希望孩子去念数学,因为他们认为数学是很枯燥,同时“钱途”也不是太好。
( b3 R. N% H6 t A+ |
4 U& e! t/ H5 s. B2 \: E7 s广州日报:高深的数学在生活中真用不上吗?
+ Q) {# e* I! A% N$ L0 c丘成桐:我觉得是媒体没做好这方面的普及。21世纪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跟数学有很大关系,人工智能、量子物理、通信科学等都跟数学有关。 # B* C8 s- b2 Y% ?
比如做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唯一能保证汽车不出错的办法,就是通过逻辑推理来推导出一个数学模式。否则,那就要出大问题。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必须首先成为数学强国,数学是很多工业的基础。
- t: p. D4 G$ k( v/ g1 P' z1 C5 L$ {( y. M% i
广州日报:这两年哈佛数学系有没有招收中国学生? * F" B: G) I$ a7 F
丘成桐:有,每年都有一到两个。最近几年,中国学生的表现比过去提高很多,这跟我们搞了一些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数学竞赛有很大关系。中国的本科生教育这些年有了极大的提高。以前我们在哈佛收的中国学生,180分满分的卷子,中国学生只能考90分,但美国学生能考150分,现在中国学生也能考一百五六十分了,但最顶尖的那部分还有差距,美国学生的创造能力比我们强一些。因为我们接受的数学文化深度不够,中国有创造力的数学大师太少了。 ) O) s, p: }/ y
6 O( ]$ {" r8 c, ~1 X0 T广州日报:华人数学家在世界数学界是什么水平?
- O; V( D3 C& O) \4 T) A丘成桐:影响力没你想象得那么大。在数学界,我们与欧美还是差距很大的。这样说也许会伤很多人的心,但得承认差距。' e3 ~ R+ _8 Y* |
# i& M7 i; p+ _& y1 d( S
有些奥数题我也不会做
* d7 R" C! `: z1 n; Y广州日报:你设立的“丘成桐数学竞赛”和“丘成桐科学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 s: E' Q2 j% d2 j! m3 ]2 N丘成桐:数学竞赛在全国中学和大学都有,应该说极大提高了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至于科学奖,是为了鼓励研究性学习,效仿美国的“西屋奖”。我的两个孩子都得过“西屋奖”,这个奖对他们有很大影响,他们对做科研感兴趣。这个奖为美国培养了不少一流的人才,我想中国小孩子也应该培养这样的创造力。
; x& t" K) U, R [+ N9 O5 i& ]. @2 y
广州日报:奥数这些年依旧很火,你觉得该降降温吗? ) {5 T' b" v9 m' J9 F1 R
丘成桐:奥数是人为加重了孩子负担,考的是一些偏门、刁钻的问题,覆盖的只是数学的很小一部分,很多数学问题在奥数里面是不能体现的。 ( M) w6 m4 U' W7 `; x6 i7 }4 G
奥数有一些题目,连我都不会做。这没关系,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数学有那么多问题,不懂其中一两个没影响。如果只学奥数,对其他数学问题却不懂,那就得不偿失了。奥数是点心,点心吃饱了,不吃正餐,肯定会营养不良,这对孩子伤害很大。小孩不停训练,像机器一样,对数学渐渐没兴趣,对做学问没兴趣了,危害很大。
. ~5 t- s/ s( q
% ?+ f) _9 O' m Q) }4 x1 Q+ p不发展基础科学会犯大错
5 f# Z8 ?# z4 e9 Y" m+ v% p( ]: s* J广州日报:家长该如何发现孩子是不是学数学的料呢? & w8 w# E* b- q' p2 i0 v4 L
丘成桐:数学是训练人的推理能力的,我觉得在中学之前,务必对数学保持足够的兴趣,让自己进入数学的殿堂。将来,你可以对很多自然学科感兴趣。 5 s+ I: k- W9 j0 x# n; }
8 ~* V0 Y' @/ J6 {' E广州日报:你之前也提出过,中国应该对理论数学更加重视,而非应用数学?
$ f. E' v* `& H& ?0 S& q( t丘成桐:这么多年来,理论数学的水平跟不上,一直制约着中国数学的发展。比如说,中国学界之前一直不接受虚数这个概念,也就是i2=-1,直到19世纪才引入虚数概念,而欧洲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对虚数进行研究,比我们早了几百年。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一套科学研究方法。有了虚数之后,概率、波动、量子力学,这些东西都能解释了。中国人为什么一直排斥虚数呢?因为感觉它没什么实用价值。 - I. a# X9 _/ K5 ~
不发展基础科学,而企图跨越过去直接发展应用科学,这会让我们犯一个大错误。不能说这个东西对社会没好处,我们就不理它。打个比方,引力波的研究这几年有很大发展,引力波探测成功,为人类观察宇宙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窗口。而引力波的发现,根本原因是物理学、工程学、基础数学和计算数学研究结合起来的成果。
2 {0 {. n: P. N8 v* U9 @好奇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但好奇现在很稀缺,大家功利心很强,有人为了钱,有人为了名。好的学问不见得能使国家很快强大起来,但是一个强国必须有大量真正有学问的学者。在做学问上,有时候不能强调“学以致用”,当大家都想着怎么把数学知识去变现、产生价值的时候,肯定是某个方面出了问题。 o6 j; z% j+ ?
1 B. Y! y8 n/ ]1 I0 C* c$ h数学和文学有相通之处
( o/ ~! k* J9 |0 C+ S- y z广州日报:你能成为一名著名的数学家,跟成长环境有没有关系?
6 v8 F1 \7 R: X1 [4 _* u4 I, [丘成桐:我很感激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给了我选择权。我走上数学的道路跟父亲有很大关系,他是学哲学的,他跟学生讨论时谈到,希腊哲学受到数学的很大影响,所以我开始对数学感兴趣。
4 f- h5 }& {) P9 O8 }( i k从小父亲就让我读了很多书,我觉得数学和文学是相通的。在我十二三岁,我父亲除了哲学以外,也教了我很多中国的诗词,还给我看了不少鲁迅、郭沫若、胡适的书。一开始我看不懂,但后来慢慢懂了。做学问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当时我还看《水浒传》《三国演义》,金庸的武侠小说我也看。这些书看起来好像都跟数学没有关系,但它能够让你触类旁通,激发你的灵感。 / g. O: _! |) S& O6 |+ ^
! M0 W8 K9 O- H T; [" e) Z
广州日报:你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学数学,会不会有些遗憾?
9 d* \& X2 @7 T% g, z$ } ^丘成桐:不会遗憾。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不像我这么大,兴趣不在那里,你勉强让他去做,不太可能出好成果。 - N6 v! o2 w! j: M3 |7 q
+ b- N0 f5 B& I2 \$ c广州日报:你在做学问时有没有犯过错?错了怎么办? 2 Y! N) h/ g) j8 Q ]& I8 E- ~
丘成桐:所有的探索都会犯错,除非你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才不会犯错。好的学问如果做成,中间一定会错90%。假如第一次就成功,那只会是一个肤浅的学问。对做学问的人来说,犯点错脸上不会挂不住。就好像哥伦布当年发现新大陆,他怎么知道茫茫大海后美洲是什么样子。一个人可能摸索了99条路都是错的,最后一条是对的。
. c& N' e0 \1 A5 ^9 O
; ~4 F5 @2 O- T3 d广州日报:如果花了很多时间走了弯路,岂不是空耗生命? " E3 G' I/ J0 ?6 X0 O* c
丘成桐:只要你花了时间,就会有收获。就好像你进入一个大树林,本以为可以找到苹果,但没找到苹果,却找到很多其他东西。比如你去到月球,那是前人不曾去过的地方,不管你在月球上能不能找到东西,那都是收获。只有你去到,你才会知道有没有收获。历史上的很多重大发现,都是在长期积累基础上的误打误撞找到的。 4 A- p1 r$ P' j$ w2 Q) S
# U$ C+ k3 K. v9 G* z3 ?" ?* E“我不在乎求胜或求败”
5 t( ~$ ?5 H+ n& e% U广州日报:是什么力量支持你研究数学这么多年?
+ i1 L, @" q+ Q+ N9 `. F丘成桐:完全靠兴趣。就好像有些人喜欢写文章,从小写到90岁还喜欢写,因为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到我这个年龄,还能做些有趣的事情,能力也还能跟得上,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就好像贝多芬晚年眼镜和耳朵不灵光,都还能作曲。很多大数学家,眼瞎了也还能做学问,就是因为兴趣。 8 C1 S8 Q p u8 [
' w% G8 S9 n7 }, P6 A5 {' V/ w8 \% X广州日报:在数学领域,该得的奖你都得了,会不会有一种“独孤求败”的感觉?
' [& H6 l* t2 x3 J' F丘成桐:中国人做学问向来以竞争、拿奖作为驱动力。我从来不拿这个作为动力,从做学问起,我就没想过要去拿什么奖。如果把拿奖作为动力,就算你拿到诺贝尔奖奖金,也不见得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有些学者的学问,过了三五年,大家都忘了,这是小学问。如果一个学问过了50年大家依然记得,还在用,那才是重要的学问。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我想他不是为了拿诺奖才做学问的。如果我做学问是为了拿菲尔兹奖,那我现在早就不愿意再做了。
+ G1 a5 k# N+ X5 a' g, p0 @2 v我不存在求胜或求败的问题,主要视乎我对大自然、对学问的了解有多深。
1 K3 J7 K% x% F- j
% {( {# D7 t; g- _# W3 _8 _) ?我有几斤几两心里很清楚
) M/ I8 m: b# g5 R) z! O广州日报:你可曾觉得已站在“珠峰之巅”了吗? q! \7 |" ]4 U% W, ` D
丘成桐: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很多人当了院士,拿了大奖,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但你要想想,这个奖是谁来给你的?是其他人给你的,那是不是其他人的学问比你好呢?很多时候,学问做得好不好,只有天知道。科学有它自己的标准。
( C1 P# h7 H1 k8 J5 w1 ^- C我从来没觉得自己站在珠峰顶上。我的学问大概是几斤几两,我心里是清楚的,不见得比其他人差,但依然还有很多没搞懂的问题,可能这辈子也不一定能搞懂,有没有达到我满意的状态?我觉得还没有。
5 k3 Z; d/ i* i4 M' i你打个比方,你看李白和杜甫写诗,他们对于自己到了什么地步也都是心里有数的。苏东坡后来也讲陶渊明的文章写得比他好。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自己晓得。
g" u9 C3 K0 z) n. N8 b4 U) }* e" R: u+ U9 ~
广州日报:有没有想过,自己在数学界应该处什么地位? 8 d6 k7 _1 K! Q. V! ^0 c& {" L
丘成桐:我在国际数学界当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数学家,但你要说我是不是很伟大,很诚惶诚恐地说,算不上。但你要说中国的数学家现在哪个比得上我,我看没谁比得上。数学界有个数学家叫黎曼,只做了15年数学研究就去世了,去世时才40岁。但他做的东西却比我伟大得多。高斯是个伟大的数学家,他的影响过了两百年依然能体现出来。古往今来伟大的数学家也就几百个,站在他们面前你会觉得很惭愧。 , Z& ?- P" ]+ l7 I: \, d/ d: }
+ `6 f- e; [- Q: K2 f' j“得不得罪人我不在乎” # B9 d& x' Y$ I4 I/ \
广州日报:看来你很喜欢说实话,但这样好像很容易得罪人?
! ~) Y' P5 D2 C8 Z丘成桐:我不习惯说假话。起初我替学生写介绍信非常实事求是,结果学生一开始找工作有点困难。我才慢慢了解,原来人家写介绍信会有所夸大。我只能“入乡随俗”,但也尽量实事求是,我所说的都是真话,得不得罪人我不在乎。我在中国做学术这么多年,没有拿过任何学校的钱。我愿意花时间在中国的年轻人身上,因为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改变。
: P( T7 j8 N5 ~3 x3 N! ^% C' _, ]
6 x$ i/ g8 S8 h7 L h# i6 l) s广州日报:有没有想过岁数大了会退出数学研究?
/ D/ F) s. Y; J& [0 n. \6 Q2 P2 i丘成桐:做学问的人到了一定年龄肯定会衰退的。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会退出。 - O, D* b2 b7 `) _% f
0 c; o! l r- p9 l& ]! N广州日报:那你会选择做一些什么事情?
- {* q) j0 l7 V( a丘成桐:假如出去能去到好大学,学到学问,那是好事。但很多人是为了留学而留学,去到二三流大学,那就没多大意思了,国内也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现在中国家庭比较富有以后,父母都将小孩看成小公主、小王子,孩子生计压力小了很多,可是一个人的人生很长,最重要其实是教孩子如何面对失败,家长教会孩子这点很重要。
% @5 Q7 X5 m& s# z9 C& X
2 r, M6 N% ?* e. m* q" C1 A( [- d广州日报:有人说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你觉得呢?
3 ^ t- G& V' \/ Q. B丘成桐:我绝对说不上是最聪明的人,我念中学时连数学奖都没有得到过。现在在我主持的讨论班里,往往有些博士后或硏究生在讨论某些文章时,他们的意见都会比我的意见好。但是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日久就会得到深入的结果。至于优越感,谈不上。但有一点,我不能接受一些不懂而又假装专家的人。他们可能认为我有一种优越感。 ( \# g. V6 Y) k( d5 H4 y) v
: q/ X9 f2 w( V& g7 ^0 O来源:大洋网
* l4 [) L. J* R7 L3 n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