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组委官员回应场馆上座率较低问题:不少比赛场次上座率已饱和
刘展超
对于北京奥运会场馆的上座率问题,北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副部长姚辉昨日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BIMC)表示,随着赛事的逐渐升温,决赛的逐渐展开,上座率在逐步提高,相当多的场次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
由于北京奥运前期部分比赛场次观众人数较少,而场外却是一票难求,一度引发外界关注。
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姚辉也承认前期确实有不少场次观众的上座率相对稍低的问题。不过,这种状况已经逐渐得到转变。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伟昨日公开透露,在19日22个小项的36场比赛当中,18场比赛观众上座率超过90%,10项比赛的上座率超过80%,3项超过70%,3项超过60%,只有2项比赛的观众上座率小于60%,包括早上和很晚的曲棍球比赛。
可容纳9万人观赛的“鸟巢”,在田径比赛开赛后的几天里,上座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在18日中国“飞人”刘翔亮相“鸟巢”之际,现场几乎座无虚席,而当时还只是上午11时左右。
不过,刘翔的意外退赛,“鸟巢”未来几天的上座率是否会受到影响目前还难有定论。
至于前期观众数量稍少的问题,姚辉认为一是奥运门票有一部分是售给了普通观众,有一部分是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给了赞助商、运动员、媒体。他们会根据他们的喜好选择比赛观看。
此外,比赛时间的早晚,观众选择观看通票里的部分场次比赛也是主要因素。
“开赛初期一些场馆的个别场次,比如早上开赛较早或者晚上比赛结束较晚的场次上座率较低的情况,随着比赛的逐步升温已经大大得到改观。”姚辉称。
中国为本届奥运新修和改建了不少场馆,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鸟巢”和水立方。鉴于往届奥运会曾有过场馆赛后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的教训,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的利用和商业开发,更为外界所关心。
稍早前,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恒利已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目前已与六七家国内外企业就“鸟巢”冠名权洽谈,国内和国外企业各占一半,目前还没有达成最终意向。
昨日在回答本报记者进一步的询问时,姚辉表示,“鸟巢”赛事结束以后,北京奥组委结束了独家使用期,“鸟巢”的赛后利用由“鸟巢”的业主——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来负责。至于他们是否需要招商,是否需要和别的企业合作,由“鸟巢”的业主来负责。
对于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以后,政府是否会将这些场馆向普通居民开放的问题,姚辉表示,当残奥会结束以后,所有的器材从场馆内撤出,恢复了场馆原状以后,将把这些场馆交还给业主。业主会进行赛后的恢复和使用设计,以及包括进一步的修缮。
“至于这些场馆是否将在赛后对市民开放,北京市的相关部门会进行一个很好的研究,也会给大家一个比较好的答案。”姚辉称。
[@more@]
) e2 x! I- s) b) S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8551371/viewspace-1009464/,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