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10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信贷风险控制?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907

主题

65

听众

17万

积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5 17:49
  • 签到天数: 22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社区QQ达人 邮箱绑定达人 元老勋章 发帖功臣 新人进步奖 优秀斑竹奖 金点子奖 原创写作奖 最具活力勋章 助人为乐奖 风雨历程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3 17: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信贷风险控制指的是通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程序,对信贷风险进行评级、分类、报告和管理,保持风险和效益的平衡发展,提高信贷的经济效益。

    信贷风险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信贷业务流程的始终,包括贷前信用分析、贷中审查控制、贷后监控管理以及贷款安全收回几个环节。

    信贷风险控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为了在规模、风险、效率和客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建立相关信贷标准、制度、流程和岗位配置。

    在利率、资金成本、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规模和风险是影响信贷机构利润的两个重要因素。规模大、风险小,是所有信贷机构永远不变的追求。

    但是,以上两者在实践中常常是矛盾的。过于追求信贷规模的扩张,往往会导致贷款逾期率的不断增加;过于追求风险控制的完美,往往会限制信贷规模的增长。正是因为矛盾的存在,实践中的风险控制才必须追求两者的平衡,既不能只要规模,不管风险,也不能只顾及风控,不顾规模。

    例如,某信贷机构在现有条件下,规模达到了5亿,逾期率为2%是最佳选择,那么在信贷风控实践中,应始终以逾期率2%为前提,不断将规模扩大至5亿元。

    由于放款效率和客户体验会影响规模,尤其在小微信贷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背景下,放款效率和客户体验也给信贷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例如,如果某信贷机构只需要客户提供身份证就能获取客户的身份信息、家庭情况、房产信息和职业状况等,那么,就无需客户提供户口簿、结婚证、房产证等,如此可以大大提升放款效率和客户体验,吸引更多的客户选择该信贷机构。

    信贷风险包括多种不同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等,信贷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在保证业务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风险。

    从流程上看,信贷风险控制包括贷前准入和调查、贷中审查和审批、贷后检查和逾期催收。

    信贷风险控制因信息不对称而起,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贷前环节收集和整合信息;贷中环节审核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决策;贷后环节是在放款后关注客户动态以及逾期处理。

    在这三个环节中,贷前是基础,收集和整合的信息越充分,越有利于贷中信息审核并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贷前和贷中环节所做工作越充分,贷后环节也就越轻松,只需要进行常规的贷后追踪;反之,如果贷前工作不够充分,就会影响贷中决策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增加贷后环节的工作量。

    如果信贷机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理贷后逾期,那么也就无暇顾及新市场的拓展,严重影响信贷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行为都有风险,这些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完全可控、不完全可控和完全不可控,第一类是指通过人力能够避免的这种风险,比如摔跤;第二类是指通过人力无法避免、但是可以控制其发生概率的风险,比如空难;第三类是指通过人力完全无法避免的风险,比如地震。

    信贷风险属于不完全可控的风险,信贷生来就带着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控制其发生概率,经营信贷就是经营风险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信贷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它们同样面临着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转化为信贷机构的风险,因此信贷风险具有传递性。这种传递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户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或同行动态,比如客户下游延长计算周期可能会影响客户正常还款;二是信贷同行内的传递,比如某一信贷机构开始压缩贷款,这可能导致客户资金紧张,从而影响其他机构债权的正常收回。

    就像空难的原因可能是机器故障、操作不当、天气恶劣等,引发信贷风险的因素也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包括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中观层面的行业动态,微观层面的企业管理情况,正是信贷风险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控制的复杂性。

    另外,信贷投放有一定的周期,因此风险预测通常是基于历史和经验做出的,实际投放后,必然会出现与预测结果相悖的情况。信贷风险控制贯穿于贷前准入至贷后催收,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的风控侧重点,这让信贷风险控制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hajk2017」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hajk2017/article/details/81866668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5-13 20:15 , Processed in 0.360299 second(s), 51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