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 }& u$ [ [* O4.2 论文整体结构和各部分写法 & M" E X/ b' Q1 G, i. e* U 数模论文结构一般可以分为摘要、问题重述、问题分析、模型假设、符号说明、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模型的评价与推广、参考文献、附录九大部分,在上一节笔者简单谈了一下摘要的写法,剩下各部分的具体写法笔者就不一一赘术了,可以参考知乎里面的回答,总结得很到位。数模论文各部分写法参考:数学建模论文套路总结 7 h1 x* ^) X! q- u2 v; y& x' ^" B* K% F0 z- e7 { q9 y
* M+ V* K" R. t0 C. j h , x! c0 n4 h5 [4 t! j0 U ' O R: C% \& s* W# z) R- P9 |+ S4 C! u- A6 Z @
; U2 _, P9 _7 R% Z. q8 Y D 6 \# ] p& g \* L& U* N4 P: b# u4 }! Q& N ~
' A& o* [2 F9 E* g Q( O4.3 论文排版细节9 j! X' H, n( B
论文排版是评委能直接看到的第一印象,排版好看的话会给评委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笔者总结了一些在论文排版上需要注意的细节: 6 w w* X" m& ~4 f3 b2 S3 m, N" D+ W* E: u
6 [& X' f- V. f7 \5 G& H
(1)公式要居中,公式编号要右对齐;论文要设置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因为这样论文脉络会很清晰; - a. f7 ]1 H8 A! H+ K7 W5 T / X( o+ h& z" i+ v% Y. d7 a1 [3 W# x' U- T+ C+ z! W5 H
(2)每幅图下方要有名称,用"图x xxxxx"标明;每个表格的上方要有名称,用"表x xxxxx"标明; 4 ~9 \+ F! q7 g) }6 V0 |( z3 Z0 `; Q! t5 \
, y% h) r; j" R+ {$ L$ x s(3)插入的图片要清晰,一般来说线条和字体都要加大加粗,不然看起来会看不清,觉得比较模糊,给评委带来不好的印象。特别强调一点,用matlab画图时,要导出png或jpg的图片,不要使用截图工具去截图,截出的图放在论文上太难看了。以下面这幅图为例进行分析:显然,这幅图是不及格的,绝对不能出现在论文上,原因如下:第一、使用了截图工具去截matlab生成的图,图片四周有一层淡淡的阴影,太难看了!! 第二、线条、字体没有加粗,放到论文上会比较模糊,很难看清!第三、横纵坐标轴没有名称。+ ~7 M, D0 U/ v6 m& z
7 k5 V' ]( R8 w. C7 x5 R, t) j8 w7 t+ O# e4 l: y
' u s2 F7 x- Q4 x
- Y) e8 @: Q4 Z/ j/ [" e
% `7 f5 U* [! V/ X# ~: { 6 v& m* D, ~* W8 a# s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是下面这样: ! H2 [- B* |) x8 b/ Q- w- ~ ! ?: r0 Z; o3 b2 j/ Z( A! F% b2 r* k [1 x0 c5 ]: O
: s2 ?' g2 h$ j& k, w S, V
/ }% W, F7 M7 Z2 Z! v) J0 X/ E
2 I7 x: K% b' b% x6 |5 L
t2 m& u; ?. [1 J; k9 g, N
(4)公式要尽可能多, 一般一篇数模论文的公式不要少于25条,公式多模型看起来就会显得复杂; |! ]5 q/ }" {. ?
4 Q& b. j6 b6 | U% m, S1 V
/ j! x* E8 P6 x7 ?6 }, f
(5)表、图一定要尽可能多,这是亮点,特别是三维图、效果图,多多益善。插入多一些三维图、效果图会让论文看起来比较丰富多彩。下面是我们论文中出现的效果图,多用这些图能给评委带来惊喜,毕竟很多人的论文都没有这些图。6 s& s4 X% [4 u
/ `+ u5 x8 W7 h& E
# L) Z& x4 }. v' a4 r# a0 A: P# Z# Q1 L1 g X; X
# ~9 p) L4 K. B( @8 D1 F1 Z . X j8 ~/ s. W; G, E 5 l0 i( Y0 t; ~- ]$ C) I# |. a# v' D; A1 |! w
+ z4 Z& H1 S5 \9 R' a; A5 Z G% ?
+ }, T. m5 r' `, V2 ?2 F% }+ A 8 a4 C, W0 p) ]! h* e2 l) d5、答辩 ( B6 U- w: Y$ [% G& |; ?- b G O1 k 临近国庆,突然接到通知,要去中大答辩。当时我们猜测应该是送评国奖了,因为广东赛区每年都会从送评国奖的队伍中随机抽部分去答辩。 , J7 H: |* N% s- _ " u- c0 w* ^) H5 ~; m % ~# ?% w2 |% {9 Z! U, X' C5.1 答辩PPT' L5 f: C3 L; _3 n
数模答辩PPT篇幅一般是25-30页,初次做数模答辩PPT的同学可能没有经验,可以参考我们的PPT,当时我们花了接近2天时间去做PPT,做得感觉还算比较满意。$ o L8 C3 C8 d& F" i/ D# G6 t P9 W
2 @$ Y2 v, k4 Z! m
/ }# ~( M& o/ ~# f; L# n& R: { 我们的PPT的基本脉络可以分为6部分:问题重述、问题一的分析与求解、问题二的分析与求解、问题三的分析与求解、问题四的分析与求解、评价与推广。2 J- v. K" {/ \/ D4 a9 m
2 X% @5 |. G( w5 l" j8 y
% D, ?! c X& L6 E
- _+ h) l$ {/ \' `, K, v* A
: V. F; Z2 L( |3 W* [' V
' u0 T' t( p0 U5 K) s A5 E4 i0 b# D; G* s3 ?6 d4 Y6 c- a. @
数模答辩PPT做法跟项目答辩的PPT差不多:文字尽量少(最好只保留关键字)、图片表格要尽可能多,整个版面看起来要密密麻麻(因为这样显得充实饱满,评委会觉得你们的确是做了很多工作),同时也要美观,反正看起来好看舒服就行。下面是我们的部分PPT截图:( E* U8 j1 _2 i' p
. f& ?; C! q3 ~ 8 }, q) ^+ _. {, M7 i . A# K5 U8 j( X1 M& b 2 N5 r2 C, n$ h# H, Y3 g2 d* H. u* B" u! r7 O+ b
; P$ O% A6 ~6 L8 k 上面提到文字要尽可能少,忌大段文字堆砌。但是有些地方就是避免不了出现大段文字,比如问题分析、评价推广,可以通过画方框和流程图等方式来避免大段文字堆砌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X0 F' y, ~! q. N* r9 v
8 a6 B. Q" @0 x! _8 W8 Y. f9 O/ r
3 Y8 S1 m% M% x1 L% d9 y1 }# }0 ]7 a o: t$ @& C9 s+ o& P
" g2 g! A1 y# \1 i/ |; U( [; e: e+ \& I8 \4 y
; N q' {% |. m- y) s
5.2 答辩现场& Q4 {. T7 S6 J( `5 B
数模答辩和项目答辩差不多,都是5分钟,基本是一页PPT一句话,高度浓缩总结。讲PPT时不要经常去看PPT,笔者就因为看PPT的次数过多而被评委点名了(唉,我太难了) % c I+ K8 M# X) Y/ b! ~4 ^1 n z. V: a4 A- |) I! [
. i: @# ?/ i9 s3 g/ t7 z
评委老师问的问题一般来自于论文,他觉得有些地方看得不太懂或者求解的结果不太合理就有可能问你。当然也有可能问一些很水的问题,比如答辩现场就有评委问了其中一个队伍:你们的指导老师在整个数学建模竞赛中起到什么作用?; b7 A9 h( z0 b( k! l5 E; I
8 R' W4 Y/ w" _+ [& ^- b6 h2 K( M P6 w
评委老师问了我们队伍两个问题,都是来自论文:一个是关于排队论,另一个是关于元胞自动机。评委老师觉得问题3用元胞自动机求解的结果与大多数人的答案不太一样,叫我们解释一下原因。不用怕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老师侃侃而谈就行,两个队友表现超级棒喔。+ C1 b* Y. T! ?8 r& w7 V, e
' f; K! b. l: z 4 W t a& _ c 放一张在中大答辩结束后的现场图(下午两点开始答辩,华工排在最后,所以我们接近6点半才答辩结束,呜呜呜)6 n1 c2 G1 H- s' h+ ^1 J/ S9 p
7 d5 c j' f/ u3 j 8 i. [& p1 A+ z0 d* N F _" S" e" ~" j( F" e. Q3 Z' P
- R" u* [& Z9 F- J+ S' f5 Q7 e, w
/ K8 k# b& c3 C2 h+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