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复习的时候看了一篇文章,有很大的启发,迸发了很多的灵感呀~可惜没有在国赛的时候看到啊~ 回想一下我的国赛文章第三个问题是用元胞自动机解决的,现在感觉太糟糕了,要说的都没有说清楚。 现在,说一说我现在的觉得比较好的模型建立方法。 模型一、克里金插值 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利用等值差图和等值线图或什么什么的~进行说明,可以得到初步的划分线 模型二、有向图遍历模型 使用图论中的深度优先搜索的方法,同时可以加上元胞自动机的拓扑关系,可以初步搜索出来。当然这个时候应该简化模型。最后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划分线。 模型三、比例模型(也可以叫配比因子模型什么的) 在考虑污染源的时候,其实很难考虑几种污染源的综合影响,这个时候可以利用前两个简化模型得到非混合影响区域的结果,然后给出几个污染源对某个区域的影响比例,这样容易得到混合的。 这样三个模型层层递进,逐步推入,很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最后使用一组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灵敏度分析。(这个很重要,但是我们没有做……) ——————————————————————————————————————————————————————— 首先想对我的两位队员说,请原谅我现在才有比较清晰而且比较好的思路。本人能力真的很有限有限。我承认比起那些牛人、那些大神,我太水了。而且我可能就是那种关键时候掉链子的人。所以希望谅解。 还有近几天答辩要开始了,希望那些可以答辩的人加油,争取拿到国一!当然国二也不错啦! 最后最后,我想说虽然这次很可惜,但是我不后悔,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参加第二次!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5-12 03:59 , Processed in 0.398362 second(s), 3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