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1研究生数学建模的思考 本来数学建模,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数学建模竞赛,似乎过分追求某些东西,它们不一定是数学建模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比如这次的C题,大家一边做,专家一边修改数据。然后说第一次出农业方面的题目,一句抱歉就把大家忽悠过去了。数学建 模常常说,自己没有标准答案,这是多么多么的好。没有标准答案,或许很好,但是不是表示出题老师可以连题目和数据都不仔细检查下就可以把题目发出来。难道你就没有尝试做一下?即使不一定会做,但也可以知道数据有没有用处,数据有没有错误吧! 你没有答案,甚至自己也没怎么做。 然后,根据学生的论文作为评判标准。无非就是,哪个学生成功忽悠了你,便成获奖者。反正你也不会知道他是怎么做出来的,更无法判断他得结果对不对。只要合理就行?!合理的标准在哪?! 我这次选择的D题,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做一次就知道很麻烦。可以在数据库中找到很多相关的文献,涉及很多需要的模型。但是文献中模型涉及的数据,在一般的统计局中,或者网站中基本上都是很难找到的!或者直接点说,很多数据就是找不到的。 而我们的教练则更加直接,说没有数据你们就捏造几个数据嘛~反正那些评委又不会看! 于是,有得组是这么做的,直接捏造数据,甚至直接把别人文献中得模型、数据、图都Copy过来。教练这时说,你Copy过来的图片要把颜色改一下,因为文献中的图片比较灰! 所以,我建议2011D题应该如此评改。如果论文中所用到的数据,能说明数据来源,没有抄袭别人的数据,同时没有抄袭别人的模型,这样才能参与评奖! 因为,和数学建模竞赛相比,作为研究生,最重要的还是学术道德! 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足够合理和充分的参考答案,数学建模在做什么了?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8-1 07:37 , Processed in 0.279766 second(s), 37 queries .